10月29日至31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疲劳分会主办,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承办、华南理工大学协办的“第八期材料疲劳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黄埔举行。来自全国材料疲劳领域的专家学者、学子、从业人员等500余人共聚一堂,一同探讨材料与结构疲劳的前沿与挑战。
“广东是制造大省,一些大型的装备在制作的完整过程中,需要把疲劳问题、腐蚀问题、磨损问题这三个导致装备破坏失效的问题解决好,才能促进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疲劳分会理事长、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韩恩厚致辞时表示,随着我们国家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新能源等重要领域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服役环境更加苛刻,材料与结构的疲劳断裂问题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军、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张哲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钱桂安、清华大学教授施惠基、东北大学教授谢里阳、天津大学教授陈旭等院士专家探讨了我国重大装备抗疲劳设计的新思路与新理念,推动低成本、高可靠性、长寿命设计的新体系建设,加快攻克重大装备结构轻量化与延寿设计的“卡脖子”难题。
材料疲劳专题学术研讨会议是全国疲劳科技工作人员展示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会议每年一次,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八期。本期会议以“材料与结构疲劳前沿/趋势与挑战”为主题,一方面关注疲劳领域的世界前沿与趋势;另一方面关注学科自身的挑战,如不同尺度的疲劳损伤机制、对多因素非线性损伤规律如何形成精确的寿命预测模型。更重要的是关切工业界的挑战。
记者获悉,随着我们国家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核电等新能源、建筑建材、冶金矿产和石油化学工业等重要领域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服役环境更加苛刻,材料与结构的疲劳断裂问题的处理方法亟待有所突破。主办方希望能够通过本期研讨,推动我们国家疲劳领域的研发技术和理论研究,实现重要装备精确确定检修与大修时间,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